来源 | 云联传媒,作者 | 贾一超
顺丰的成立是否会改变零担快递的格局?
近日,顺丰出资5000万元成立顺丰。虽然顺丰在零担快递领域频频布局,比如2015年的重货业务,以及去年收购信邦,但成立了新的快递上海机场空运有限公司,依旧在行业内掀起一波小高潮。
这一举动背后的秘密是什么?让我们从数据开始。
1. 数据
在顺丰2018年年报中,净利润同比增速下降4.57%,一度让顺丰陷入“中年危机论”。
同时,2017年以来,顺丰快递主营快递业务增速开始下滑。快递行业的通达系,依托阿里等电商平台的体量加持,可以得到电商更多的支持。近年来,随着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崛起,电商商品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这种规模带来的网络下沉和效率提升,正在逐步打破顺丰的时效和服务壁垒。
没有业务流的加持,顺丰被迫落后。无论是净利润增长还是业务量增长,都与通达系形成较大反差,顺丰需要新的增长点。
在其财报信息中,有一组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新业务占比从13.71%提升至18.90%,其中快递业务对新业务贡献最大,占比从6.18%提升至8.86%。
据云联传媒近三年《零担报告30强》统计,顺丰的重货收入从23.4亿元增长到80.5亿元大件空运和陆运(顺丰大件是走陆运还是空运),几乎每年翻一番,排名也从第7位上升。升至第2位。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顺丰控股拥有44个快递中转站、1048个快递网点、余辆快递车辆;整体快递场地面积超过132.3万平方米,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的362个主要城市。城市和地区。
去年,顺丰斥资17亿元收购了老牌快递公司新邦71%的股权,并将新邦原有的业务以一个名为“顺信捷达”的新品牌运营,这意味着顺丰正在慢慢接手长术语“填充仓库”。以“货”为形式的重货业务,以二线快递为起点,正式进入快递领域。2018年,顺信全网营收12.18亿元,较并购前的星邦增长32.4%。
同时,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12月,顺鑫已在全国开设一级门店2599家,运营站点129个,干线合同车辆450辆,外包车辆300辆,日发车750辆。. 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顺鑫的日货量近8000吨,顺丰的日均货量近1000吨。两家网络的货量规模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顺丰和顺信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2. 对标德邦快递?
随着顺丰重货和顺新捷达全国网络的初步建立,其营收规模也将在前期规模效应下快速增长。预计2019年顺丰零担快递业务收入有望突破120亿元。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足以挑战当前LTL格局的数字。2018年财报显示,大哥德邦快递零担业务收入为112.06亿元。
但从产品结构来看,顺丰官网显示,其重货按照价格、时效、公斤段、服务特点分为5大类产品:
■ 综合物流:大件或较重物品的经济型物流服务;
■ 重货快递:航空快运产品覆盖面广,性价比高大件空运和陆运(顺丰大件是走陆运还是空运),20KG以上物品时效稳定;
■ 重货运输:为一车或多车需要物流服务的定制化重货运输产品;
■ 重货包裹:以20-100公斤为主,托运大件包裹,仓库和门店中转货物,为您提供优质的门到门物流服务;
■ 小票零担:以100-500公斤为主,为满足大宗派送的要求,我们推出了兼顾价格和时效的经济型物流服务。
顺丰重货产品结构对应的公斤段与德邦快递的大件快递和传统零担业务重叠,双方目标市场一致,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时效性、高质量和高服务要求。. 尤其是在大型快递细分市场,德邦快递在去年转型后,出现了以下令人惊讶的一幕。
因此,顺丰与德邦快递的对比,也应加入德邦快递的大型快递业务。从这点来看,两者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从80亿元到120亿元,顺丰重货增速对于零担老大来说仍然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三、猜想
从数据上看,快递业务作为顺丰速运的第二大业务,其占比正在逐步提升,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过多次尝试,顺丰似乎找到了业务增长的第二条曲线。此外,从行业背景来看,零担快递行业呈现马太效应,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激烈。
顺丰在2018年财报中将快递业务作为2019年的重点发展。
可以看出,在产品端,顺丰将继续引领重货市场门到门趋势空运当天件,解决高公斤段入户难的行业痛点;将继续开拓小票、零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并开始布局大票套餐。在零担和合同车辆市场,进一步提升3PL(第三方物流)交付能力,支撑全供应链服务能力。
运营方面,在持续夯实快递网络基础设施能力的同时,通过优化枢纽直送、分级配送等运营模式,持续投资中转场自动分拣系统,实现智能化等IT功能系统化。集调度、智能调度、与外部资源合作等提升效率和效益的关键举措,逐步实现精益化运营、降本增效的目标,更好保障快递业务的运营和服务,促进健康发展快递业务。
看看在此背景下成立顺丰速运上海机场空运有限公司,似乎既有业务重心,又有战略发挥上海国际空运公司,而这一无声的动作也留下了市场参与者的想象。空间。
1)剥离?
从快递跨境快递企业的角度来看,中通快递采用了全新的网络;申通试水虽然没有成功,但也采取了与快递合作的方式;韵达快递已经运营一年多了。5月发布公告,拟放弃对控股子公司上海机场空运有限公司上海韵达运前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的优先增资权。上海机场空运有限公司桐庐云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机场空运有限公司向云安物流增资4.32亿元。这意味着韵达在云安物流的持股比例由60%减至18.99%,韵达物流不再纳入韵达的范围。的合并报表。业内将此解读为剥离快递业务的信号。
2018年韵达快递服务收入5.38亿元,服务成本6.02亿元,亏损6400万元。同样,2018年顺丰利润增速下滑,也是因为新业务布局的大规模投入。据相关人员介绍,目前顺丰速运业务也无利可图。
这种长期亏损,不仅消耗了主业带来的利润,也消耗了投资者的耐心。
2) 合并?
在顺丰收购信邦后成立的顺信,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迅速建立起全国网络,业务规模也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增长。部分网点表示,由于投资不足、设备不足、车线太少、价格太高、时效太慢,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从顺鑫官网展示的产品结构来看,目前只有标准快递、空运快递和普通空运,其中空运产品支持广东及全国。
与此同时,公司并购的后遗症开始逐渐显现。合并后,顺鑫分为新竹、新邦、顺丰三个派系。过去一年,新邦家基本被淘汰,新竹家被打压。或许解决这种内耗最快的方法就是换血。可以看出,今年3月,顺鑫进行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对高层管理团队进行了重组。基本上都是顺丰招募的。
网络深度发展、基础设施共享、产品互补、管理统一等因素,或将推动顺丰将快递业务与顺信合并为统一战线。
3)价格战?
从以上信息也可以看出,网点抱怨投资少、价格高、时效慢等问题。对于上市的上海机场空运有限公司的考虑,无论是顺信还是顺丰,其打法都比较保守。而顺丰分拆后粉末空运,还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比如大件快递领域,今年行业价格战比较火热,这部分高收入、中高端货也是顺丰的主要市场,而在顺丰速运量少但盈利能力强的背景下,挂牌上海机场空运有限公司,通过价格战抢占这部分市场也不是没有可能。
顺丰成立后,接下来的发展思路是什么?我们将拭目以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