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19时56分,1944年开机的机场正式退役,航班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跑道上起飞。8月12日零时青岛胶东机场空运电话(青岛胶州飞机场电话)_新城市志|青岛这座新机场,关乎“北方第三城”之争,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接过接力棒,“扬帆起航”。
这是山东第一个4F国际机场。它的使用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海星”终端瞬间成为网红。但除了喜悦,一些青岛人的心情也是喜忧参半的。
就距离而言,新机场离市区更远。以胶东国际机场首趟出港航班为例,到北京的飞行时间只有1.5小时,但从两个市中心往返机场的时间却是飞行时间的两倍多,比高铁还多。
心理上,青岛城民对胶州没有强烈的认同感。因为直到1987年胶州才由县改为县级市,由青岛市代管。
但胶东国际机场的位置真的像一些笑话,让“青岛没有机场”吗?显然不是。对于青岛来说,胶东国际机场的选址是“大青岛”理念的一部分,也是青岛多年来城市扩张的惯性。
什么是青岛: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概念
青岛的历史不长,原本是即墨县的一个小渔村。1891年,清廷为加强胶州湾海防,将登州镇总军迁至此,青岛由此开始建国。1949年后,青岛的管辖范围几经变更。1986年成为单列市,1994年成为副省级市。
在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青岛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今天的“新一线城市”,2000年以来,青岛GDP水平成为“北方第三城市”,仅次于北京、天津。在地理层面上,它不断进行重组和整合。周边的县市机场航空快递,包括曾经统治青岛、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即墨,都并入青岛市,“青岛”的概念不断扩大。
说起青岛,很多人会想到那句家喻赫有名的“八字真言”——1917年,康有为移居青岛,逝世于此,他称赞青岛“蓝海绿天,不冷不热;绿树和红瓦,船和汽车”。这句话后来演变成“红瓦、绿树、蓝海蓝天”,成为青岛根深蒂固的城市形象。
但如果跳出旅游和城市形象的范围,就会发现这八个字只能形容极具异国情调的老青岛。它是文学性的,但它并没有涵盖整个大都市。
老青岛的腹地,“红瓦绿树,蓝海蓝天”,其实很小。老青岛人口中的城市概念在行政区划中不足100平方公里。不过,通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青岛在2017年提出了“三湾三城”规划构想,即墨撤回县域分区后,城市概念又扩大了几十倍。
其中,“三湾”指中部湾区(胶州湾群)、西部湾区(灵山湾群)、
东部湾区(鳌山湾群),“三市”是指即墨、胶州与青岛主城区之间的联系。
当然青岛胶东机场空运电话(青岛胶州飞机场电话)_新城市志|青岛这座新机场,关乎“北方第三城”之争,有了“聚湾”的概念青岛市“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坚强的心”,“三湾”已经成为过去机场航空货运,“巨湾”是未来的路径,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三湾”的历史概念来理解青岛的发展思路。
和胶东国际机场一样,三湾也离青岛主城区相当远,隔着崂山或隔海。“到新区去,跨越山海”早已成为青岛的常态。
从胶州湾跨海大桥,到
胶州湾隧道,到跨海地铁,青岛一直在努力拉近主城区新区的距离。这也充分体现了青岛的雄心壮志:不断刷新“青岛”城市概念,不断拓宽外延。
胶东国际机场所在的胶州市是未来。
2020年,青岛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007.17万人,首次突破10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34%,居山东省首位。
《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到,随着产业加速向副中心城市和重点功能群转移,青岛人口开始向主城区周边地区流动。
在计划中,
青岛重点发展的环湾市三个次中心城区是黄岛、即墨区和胶州,“依托上海合作示范区、空港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 商业服务、临空经济加速人口集聚,促进产城融合,打造连接青渭与青岩协同发展的环湾都市圈核心群。"用
4F级胶东国际机场取代老化的流亭国际机场,是本规划中绕不开的环节。
放弃“留下来”:胶州是青岛走出去的关键
什么是空港经济示范区?是指以机场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和产业辐射功能带来的经济效应所形成的经济区域。为此,4E级流亭国际机场远未达到要求。
流亭机场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2016年达到2000万人次,2019年达到2555.6万人次。但同时,经过几次扩展和优化,它不能再继续扩展和升级。只有14座有硬件设施的廊桥,乘坐穿梭巴士成为常态;仅有的3400米跑道长期超载,流亭机场变成了“走停的机场”,延误已成为一种习惯。
与此同时,
受限于机场通关因素,城阳区建筑高度长期受限,周边交通与土地利用无法有效融合,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胶东国际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不仅解决了机场的拥堵,也同时为青岛解决了两大难题: 城阳区因此被纳入主城区, 受旧机场限制的城市建设、土地和交通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新机场的国际枢纽地位,依托青岛港全球第五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第六、中国第二大外贸港口的固有资源,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更重要的是青岛胶东机场空运电话(青岛胶州飞机场电话),根据青岛市“十四五”规划,沿海走廊成熟后,青岛都市圈将进一步融合发展。除青岛外,还有潍坊、日照两个地级市,以及烟台莱阳和海阳。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连接青岛和潍坊的海陆开发轴线。青岛作为沿海城市上海航空货运公司,要想向内陆拓展腹地,就不能离开与潍坊的融合。在这条道路上,胶州不仅是必由之路,也是下一步最关键的发展点。
这个计划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青岛逐步扩张的惯性。2012年的“一谷两区”(西海岸新区、青岛高新区、蓝谷)和2017年的“三湾三城”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尤其是近两年,从“北防第三城”到“对标深圳”,青岛显然是匆匆忙忙。面对城市发展的焦虑,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青岛首先应该放弃的是先天优越条件产生的“小富即安全”思维。
青岛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旅游业一度停滞不前,因此被指责患有“红瓦绿树综合症”,即过于依赖先天资源,不思进取。这种“红瓦绿树综合症”,也算得上是青岛经济发展的缩影。
青岛先天条件好青岛胶东机场空运电话(青岛胶州飞机场电话),开埠以来闻名于世。虽然成立历史不长,但产业起步早,民国时期是重要的工业重镇,与上海、天津一起,获得了“上青天”的美誉。
但也正是因为先天条件好,青岛人才不喜欢“出门”,有些保守。由于工业基础好,在山东省遥遥领先,青岛人也习惯于通过与周边城市的比较来获得优势。这种“小富就是安全”的心态,让青岛在过去十年中被很多对手超越。
上世纪80年代末,
青岛走在国企改革的最前沿,孕育了海尔、海信、澳科玛等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产业集群。随着中国加入WTO和2002年提出中日韩自贸区概念,青岛已成为吸引日韩外国企业进入中国的桥头堡。
2000年,青岛GDP超过大连、沈阳,成为“北方第三城市”,并稳居这一位置长达二十年。2005年,青岛市GDP位居全国第10位。2016年进入“万亿GDP上海机场空运有限公司”。但随着外贸下滑,工业总产值断崖式下跌,制造业转型缓慢,2019年青岛被无锡、宁波超越,GDP跌至全国第14位,处于历史低位。在北方,青岛也面临着郑州的“虎眼”。
2020年,青岛发动“第三次北方城市保卫战”,并成功守住这一阵地。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青岛经济增速为13.8%,制造业、服务业、外贸表现良好。
青岛未来:跳出“北方第三城市”
老青岛曾经是无数人灵魂萦绕的地方。梁世秋曾这样形容青岛:“冬暖夏凉,风景秀丽,人情特别大方......我的足迹虽然不广阔,但从北方的辽东到南方的亮岳,也走过十几个省份,想着人们实在不忍心离开的地方应该推青岛。"然而,老青岛的
美景和真挚的人文情怀,已经不是青岛城市发展可以依靠的唯一因素。以老青岛乃至青岛主城区为基准来衡量胶东国际机场的距离,多少忽略了青岛如今的行政区划和扩张野心。
就连“北方第三城”的称号,也是青岛人应该跳出来的局限。“捍卫”的意思是“捍卫”,也意味着将自己限制在GDP资格的小格局中。作为世界级港口、中国海洋经济中心和制造业中心城市之一,青岛的标杆格局远不止于此。
由此看来,胶东国际机场并不遥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