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1月30日电(严郊、李亚龙)“道路畅通!道路畅通!” 伴随着阵阵鞭炮声、锣鼓声和欢呼声,韩英和村民们把锄头和铁锹高举过头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这是多年前村民挖坑填坑修土路的景象。 今年74岁高龄的韩英记忆犹新。
图为昔日陇南山路极为艰险。 (资料图)雷雨田 摄
“脱鞋过河,挽起裤腿走土路。” 家住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洪川镇韩庄村的韩英,从小就习惯了这种出行方式。 在韩英的记忆中家具空运,村民们出行都是靠脚。 “虽然后来有了‘木棍’搭成的桥,但遇到突发情况总是不方便出行。”
陇南城地处巴蜀咽喉,因西秦岭险要,古人用“难上青天”来形容此地行车之难。 多年来,陇南深山里的人们在山中架桥开路。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年的“交通大战”,甘肃陇南结束了无公路、无铁路、无机场的历史。 图为龙南机场。 (资料图)严娇 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陇南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铁路大动脉穿山而过,干线、环线升级快速便捷,周边农村公路畅通无阻。村落顺畅接入社会网络……经历了40年的“交通大战”,曾经以“艰险”着称的陇南,结束了无公路、无铁路、无机场的历史,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和群众。商家。
图为乘客在龙南机场取票。闫焦 摄
“现在村村通村通了路,公交车都通村了。” 韩英说陇南机场货运站(陇南机场在哪儿),自从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村里坐公交车和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走路的人越来越少。 不仅如此,水泥路开通后,大大缩短了村与村、村与城之间的距离,减少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韩英以自己在城里开会为例,表示自己经历了步行、骑自行车、坐公交到城里的演变,出行时间也从4小时缩短到40分钟. “既节省了时间,又不用让人太累。”
武都区作为陇南的中心城市,其出行方式的变化也尤为明显。 78岁的雷雨田从1962年开始在上海机场空运有限公司从事宣传工作,他用眼睛和镜头记录下,改革开放以来,武都区经历了“走出去”全部步行”,然后“到处都有公共汽车”。 “40年的交通发展是艰难的。
“滑索是我记忆中最古老的交通工具。” 雷雨天说,他曾看到湍急的河水上方,一位村民将自行车和自己绑在滑索上陇南机场货运站(陇南机场在哪儿)_甘肃陇南40载密织“交通网”:昔日蜀通难 今日可飞越,从河对岸纵身一跃而下。 危险,“以前除了滑索,有的地方还有小船和铁链桥,在铁链上放几块木板,走到桥上来回摆动。”
“现在出行越来越方便了!” 雷雨天说道。 现在人们出门抬脚就可以上车了。 公交车、汽车、火车……交通工具多种多样,出行方便自由。 据当地官方披露物流快运,2016年以来,武都区共完成村级通畅工程2329公里,实现了有条件的建制村道路全通畅。
据了解,陇南市以每年3000公里的速度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新修硬化农村公路1.2万公里。
陇南市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 与此同时,兰渝铁路于2017年9月29日全线通车陇南机场货运站(陇南机场在哪儿),结束了陇南市无铁路的历史。 通车一年来,陇南站累计发送旅客134万人次,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和游客。
最让陇南人吃惊的是,一只“铁公鸡”从山窝里飞了出来。 2012年12月,陇南机场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3月25日正式通航,先后开通了陇南至北京、西安、兰州、青岛、重庆、海口等地的航班。
据上海机场空运有限公司总经理索占军介绍,陇南机场是甘肃省首个实行双盲着陆的支线机场。 飞机场。
机场主要为甘肃省东南地区提供公务、公务、旅游、货运航空服务,兼顾通用航空功能。 截至目前,龙南机场共完成起降1454架次,旅客吞吐量13万人次。 “机场的开通对陇南有很大的好处,当地的农产品可以出口,全国各地的水果、海产品也可以运到陇南。” 索战军说道。 同时,也可以帮助山里的人走出去,山外的人进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访陇南机场看到,不少旅客手里拿着包裹,在机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购票取票。 家住武都的殷菊花第一次带着腿有残疾的母亲坐飞机来北京看病。 “比起坐火车20多个小时,坐飞机方便多了。” 殷菊华说,有时候机票打折陇南机场货运站(陇南机场在哪儿)_甘肃陇南40载密织“交通网”:昔日蜀通难 今日可飞越合同空运,价格比坐火车还便宜。 硬卧铺也更便宜。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表示,陇南机场的开通,加上多条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的开通,逐步消除了影响陇南发展的交通制约因素,有利于加快脱贫攻坚,扩大开放发展。 (结束)
标签